《美感论》简评
当代法国思想家朗西埃的《美感论》提供了看待艺术的新视角,在原著出版几年后,本书中译本终于在去年面世,也许让一些读者期待已久。近年来,朗西埃以比较激进的政治思想,又因几本论著《被解放的观众》《图像的命运》论及当代艺术,与另几位欧陆思想家一道逐渐广为所知,而在这本准备了十余年的力作中,他着眼的时间段更早一些,所谈是西方现代艺术。书中既写到温克尔曼、黑格尔、罗丹等著名思想者和艺术家,也更多写到未被充分发掘的、越来越有话题性的一些名字:舞蹈家洛伊・福勒、戏剧编导阿庇亚、电影导演维尔托夫,等等。而要注意的是,作者在每章起初,虽都先援引某个作品、选摘某段评论,但作者所看重的,却不是作品本身,而... 继续阅读 »
朗西埃:《美感论》序言
本书以十四幕场景,探讨了同一个主题。这个主题已在书名中揭示:美感(Aisthesis)。而“审美”(esthétique,也指美学),是西方两个世纪来沿用的范畴,它所涵盖的,是塑造可感的肌理和提供认知的形式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艺术”。在其它几本书中,我已强调过这样一点:在艺术史上,艺术的发端固然可以追溯到洞窟壁画萌生的史前时期,但“艺术”这个概念,这种特殊的感受形式,却是在18世纪末才在西方出现。当然在它形成之前,人们已经有了多种的技艺、多样的制作方式,其中一小部分产物占有优越的地位,这种地位,并不代表它们本身的出色,只意味着它们在社会处境的划分中占有特殊的位置。而美术(les beaux-arts),就诞生于“人文”(libér... 继续阅读 »
朗西埃: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艾玛・包法利
乍一看,我这题目有点不对劲。你要跟大家讲这个人为什么被杀了,你是说她是被别人杀掉的,是死于他杀。然而现在我这个说法却不符合真实情况。没看过《包法利夫人》的也知道,艾玛的死不是他杀,而是自杀。看过原著的还知道,她服毒之后还留下信说“不要怪任何人”。因此题目好像就该是“为什么艾玛・包法利一定要自杀?”这么问的话,原因很容易找,她自杀是因为还不起债,欠债是因为婚外恋,婚外恋是因为她当修女时爱读风流的小说,后来过的却是别样的生活:她嫁给一个死板的穷医生,住在又偏远又无聊的小镇子。概括起来,她自杀是一连串的原因导致的最终结果,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:她太能幻想了,她把文学和生活混为一谈了。当然,这背后... 继续阅读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