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宠儿》的斗争
最近有部英国电影很有名,叫《宠儿》,即18世纪英国女王两个女臣争宠的故事,用我们的话说,就是宫斗剧。既然是古装宫斗剧,这部片子在这方面可能不及积淀深厚的我国,而大家既已见多不怪,似乎就看个热闹,见识一下英国的狗血而已。但是,除了女王的乖戾、百合的噱头,我倒觉得这英国宫斗还有些别的意思。
首先,这斗争远比我国宫廷来得赤裸。艾玛扮演的落难女士,虽也经历坎坷,被父亲卖掉,但不像我们的同类女角色那样百般纠结。艾玛并不是不反抗,而是不在内心里太多反抗,她会直接去争斗。而在中国宫斗剧里,那些委屈,好像成了抓住观众的看点。我们的剧,好像总希望让主角经历磨难,只为呈现一个善良的底子。而《宠儿... 继续阅读 »
盗梦概要
1. 《盗梦》最关键的构想不在深处,而是最表层的剧情设计:盗梦是为了完成主角回家的渴望,因此是为了一项工作,一项对外的事,而只在附带的男女主角的故事中,来思考盗梦本身。这样,才有了故事。如果把重点放在盗梦一事的演练和反思上,片子就不知还能不能成立,甚至难以发展了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《俄狄浦斯》岂能只让拉伊俄斯王去研究那道神谕?
2. 《盗梦》披着科幻的外表,实际上,却有鲜明的传统色彩,欣赏过程也像传统片。什么是传统片?就是不求细节与现实严丝合缝,随着镜头去享受。比如《罗马假日》,男主角带醉了的女主角回家,路上本来没什么可拍,但女主角在楼梯边晕乎乎绕了个圈,这个镜头就好玩了。《盗梦... 继续阅读 »
朗西埃:《中国姑娘》的红:戈达尔的政治
《中国姑娘》这部影片里,戈达尔取材于政治,我们该怎么理解这种政治?人们的理解,仿佛是随着左派的兴盛和衰落而改变。这部影片刚上映的时候,有人批评它歪曲了激进毛派的真实形象,说它不是如实再现,后来又有人称赞这部影片,说它对1968年5月的事件早有先见之明,它冷静的刻画出资产阶级青年对毛泽东思想的一时迷恋,以及这种迷恋带来的后果:有人被社会秩序同化,有人投身于恐怖袭击。其实,这样去问电影和其中人物信奉的马克思主义是好是坏,不只没有深意,也是进了误区,因为我们这样置身其外的去看电影,就会一无所获,我们可以置身其中的去看。戈达尔拍电影不是要拍出几个“马克思主义者”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事物。他是用马克思... 继续阅读 »